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河北省唐山市2010-2020年蚊虫种群密度与季节消长监测分析
运玲, 王福才, 张岭
摘要249)      PDF (621KB)(740)   
目的 了解河北省唐山市2010-2020年蚊种构成、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唐山市的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整理唐山市2010-2020年采用诱蚊灯法监测不同蚊种的成蚊密度数据,分析不同生境蚊种构成、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特征。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 χ 2检验对蚊种的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0-2020年唐山市共捕获成蚊24 039只,总蚊密度为1.91只/(灯·h),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其次为中华按蚊。淡色库蚊[3.13只/(灯·h)]和三带喙库蚊[0.01只/(灯·h)]均在牲畜棚中密度最高;白纹伊蚊在城镇居民区中密度最高[0.02只/(灯·h)];中华按蚊在公园中密度最高[0.04只/(灯·h)]。全市11年中蚊密度年际消长总体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109.306, P<0.001)。不同生境中以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其他依次为医院、农村民房、公园和城镇居民区。在不同生境中,不同蚊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349.301, P<0.001)。唐山市不同生境蚊密度均呈单峰曲线,7、8月为蚊虫活动高峰期。 结论 河北省唐山市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蚊密度年际消长总体呈下降趋势,牲畜棚中蚊密度最高,7、8月为蚊虫活动高峰期,应在每年的该时段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2022, 33 (3): 351-355.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2.03.007
河北省唐山市2007-2018年蚊密度和蚊类多样性特征
运玲, 王福才, 李树双, 高庆华, 王秀英, 商秀丽, 晁亦舒, 刘媛媛, 董荣轩
摘要346)      PDF (1132KB)(917)   
目的 了解唐山市蚊密度的季节消长情况及蚊类多样性,为有效防制蚊虫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唐山市2007-2018年5-10月在城市居民区、公园、医院、郊区民房和牲畜棚5个监测点灯诱法所获的蚊类监测数据和资料,对不同年月、生境的蚊种密度,物种多样性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测定、比较和分析。采用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种群相对多度研究蚊虫多样性特征。 结果 共捕获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凶小库蚊、迷走库蚊、褐尾库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背点伊蚊、中华按蚊和八代按蚊10种蚊种,蚊总密度为1.70只/(灯·h),其中淡色库蚊密度最高,为1.65只/(灯·h);不同年份不同蚊种的构成不同( χ 2=3 393.930, P<0.001);在不同生境中,以牲畜棚的密度最高,为2.94只/(灯·h)。从不同生境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看,居民区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最高,分别为0.23和0.14,农村民房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98。蚊密度的季节消长呈单峰曲线,高峰出现在7月,为3.75只/(灯·h)。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在8月最高,分别为0.31和0.17;10月优势度指数最高,为0.99。 结论 淡色库蚊为唐山市的优势蚊种,牲畜棚蚊密度最高,居民区蚊种最多,不同蚊种的密度最均匀,农村民房优势度最高;7月蚊密度最高,8月蚊种最多,不同蚊种的密度最均匀,10月优势度最高。
2020, 31 (3): 325-33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3.016
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在蚊密度分布特征预测中的应用
运玲, 王福才, 张秋芬
摘要314)      PDF (2242KB)(801)   
目的 分析唐山市不同年份成蚊种群密度分布,探讨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未来蚊虫密度的预测。 方法 选用诱蚊灯法监测唐山市市区2010-2018年不同生境各蚊种的成蚊密度,运用ARIMA模型对2010-2017年各月总蚊密度数据建立模型,预测2018年各月的总蚊密度,并根据2018年实际监测密度评估预测效果。 结果 2010-2017年唐山市市区总蚊密度为2.14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98.02%;在不同生境中,以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为3.65只/(灯·h),不同生境、不同蚊种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 2=249.177, P<0.001);8年中以2014年蚊密度最高为3.00只/(灯·h),2016年蚊密度最低为1.41只/(灯·h);从季节消长看,总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月,呈单峰曲线,蚊密度为4.71只/(灯·h)。运用ARIMA模型对唐山市市区2010-2017年各月总蚊密度进行拟合,选取ARIMA(0,1,1)×(2,1,0) 12作为最佳模型,残差序列为白噪声序列( Q=20.654, P=0.148),用此模型预测2018年的总蚊密度,实际值均落入预测值的95%可信区间内,预测的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与实际值基本吻合,可用于中短期蚊密度预测。 结论 通过分析唐山市的蚊种密度和季节消长特征,成功建立ARIMA模型,可较准确地预测未来蚊密度,从而有效预警蚊媒疾病的暴发和流行。
2020, 31 (1): 21-26.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20.01.005
唐山市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和周边区域蚊类密度及淡色库蚊的抗药性研究
运玲, 王福才, 张秋芬, 高庆华, 王秀英, 李树双, 商秀丽, 晁亦舒, 刘媛媛, 董荣轩
摘要333)      PDF (592KB)(824)   

目的 掌握河北省唐山市蚊类种群密度和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的蚊虫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2013-2016年在世园会园区及周边区域采用诱蚊灯法监测成蚊密度;分别采用浸渍法和接触筒法测定淡色库蚊幼虫和成虫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采用DPS软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及其95%CI、毒力回归方程和χ2值,不同杀虫剂抗性水平采用SPSS 17.0软件的Wilcoxon H检验进行比较。结果 唐山市2013-2016年蚊虫平均密度为4.641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种;以牲畜棚的平均蚊密度最高,为10.556只(灯/·h),各监测生境均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蚊密度分布呈单峰曲线,7月达全年最高峰,蚊密度为10.854只(灯/·h)。淡色库蚊幼虫对DDT、氯氰菊酯、双硫磷、毒死蜱、胺菊酯、恶虫威和吡丙醚敏感,抗性倍数分别为0.88、1.94、0.82、0.50、2.18、0.53和0.02倍;对联苯菊酯和醚菊酯分别产生中度和高度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4.00和57.00倍。淡色库蚊成虫接触溴氰菊酯1 h、氯菊酯3 h和残杀威2 h的死亡率分别为25.00%、50.00%和100%。结论 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各生境蚊密度均在7月达到最高峰;在高峰期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应选用氨基甲酸酯类、有机磷类和有机氯类杀虫剂,避免或减缓抗药性的产生。

2018, 29 (4): 351-35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4.007
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及周边区域主要病媒生物抗药性调查
运玲, 王福才, 张秋芬, 商秀丽, 晁亦舒, 刘媛媛, 董荣轩
摘要256)      PDF (385KB)(627)   
目的 调查河北省唐山市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园区及周边区域主要病媒生物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为唐山世园会科学使用杀虫剂、有效防制病媒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2-2016年采用浸渍法、点滴法和药膜法对唐山市世园会园区及周边区域的淡色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进行抗药性测定。 结果 唐山市淡色库蚊对双硫磷、毒死蜱、氯氰菊酯、胺菊酯和DDT的抗性倍数分别为0.82、0.50、1.94、2.18和0.88倍,抗性等级均为敏感,2009-2011年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与1983、1991年比较明显增强。家蝇对胺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甲基吡恶磷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13、2.21、7.07、100.67和6.71倍,除对溴氰菊酯为高抗外,对其他杀虫剂均为低抗;1991年家蝇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与1983年比较明显升高,至2012-2016年其抗性倍数呈下降趋势。德国小蠊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胺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和毒死蜱的抗性倍数分别为37.28、18.61、35.95、27.05和17.04倍,其抗性等级均为高抗。 结论 唐山市针对世园会开展的病媒生物抗药性调查研究,选用敏感性较高的杀虫剂对病媒生物进行合理地杀灭,为2016年世园会有效防制病媒生物提供了理论指导。
2018, 29 (2): 161-164.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2.011
综合应用风险矩阵法与Borda序值法评估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病媒生物风险
运玲, 王福才, 张秋芬, 高庆华, 王秀英, 李树双, 商秀丽, 晁亦舒, 刘媛媛, 董荣轩
摘要380)      PDF (345KB)(830)   
目的 评估2016年唐山市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园会)期间病媒生物危害及媒介生物传染病的发生风险,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方法 通过风险矩阵法和Borda序值法评估病媒生物危害及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生风险的严重程度。 结果 2016年唐山市世园会期间病媒生物骚扰、叮咬和污染食物,引起食物中毒为高风险;病媒生物(主要为鼠)咬坏电缆,破坏电力和通讯设施为中等风险。媒介生物传染病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疟疾、鼠疫和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为高风险,登革热、黄热病、丝虫病、寨卡病毒病、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鼠型斑疹伤寒和恙虫病为中等风险。利用Borda序值法评估病媒生物危害程度,其中病媒生物引起食物中毒为第1位,病媒生物骚扰、叮咬和破坏电力、通讯设施并列第2位;乙脑、疟疾和HFRS并列第1位,登革热、黄热病、丝虫病、寨卡病毒病、钩体病、鼠型斑疹伤寒和恙虫病并列第4位,鼠疫列第11位。 结论 综合应用风险矩阵法与Borda序值法是评价病媒生物危害及媒介生物传染病发生风险水平的有效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2017, 28 (6): 557-56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6.010
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前夕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运玲, 王瑞福, 张志坤, 王福才, 王秀英, 李树双
摘要336)      PDF (1433KB)(664)   

目的 调查河北省唐山市2015年主要病媒生物蚊、蝇、鼠和蜚蠊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病媒生物控制及媒介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12月,在唐山市城区及农村选取不同地点,分别采用诱蚊灯法、笼诱法、夹夜法和粘捕法对蚊、蝇、鼠及蜚蠊进行监测。结果 捕获的蚊类有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平均蚊密度为2.65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99.42%;蝇类主要有家蝇、丝光绿蝇、棕尾别麻蝇和厩腐蝇,平均蝇密度为3.63只/笼,棕尾别麻蝇为优势蝇种,占捕获总数的46.18%;鼠类有褐家鼠和小家鼠,平均鼠密度为0.32%,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捕获总数的52.17%;捕获的蜚蠊均为德国小蠊,密度为0.08只/张,侵害率为5.33%。蚊和蝇5月开始活动,蚊类于7月达到高峰,蝇类在6、9月出现2次高峰;鼠和蜚蠊全年均有活动,鼠密度高峰在5月,蜚蠊密度高峰在7月。结论 通过监测基本掌握了唐山市主要病媒生物蚊、蝇、鼠、蜚蠊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规律,为确保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顺利召开,为媒介生物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2017, 28 (3): 286-290.    doi: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3.024
2008年唐山市城区蝇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调查
姚兰,王福才
摘要525)      PDF (195KB)(850)   
2009, 20 (3): 275-.
唐山市城区蝇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调查
张秋芬;王福才;刘鉴; 郭秀莲; 王秀英
摘要391)      PDF (121KB)(596)   
唐山市居民区有害生物危害状况调查
王福才;张秋芬;姚兰;刘鉴;郭秀莲
摘要427)      PDF (153KB)(653)